网络: | 梅奥实验室网站 |
---|---|
电子邮件: | mcl@mayo.edu |
电话: | 800-533-1710 |
国际: | + 1 855-379-3115 |
值仅在打印当天有效。 |
确定疾病的致病性改变PROC先天性C蛋白缺乏患者的基因
这个测试是不用于产前诊断
这个测试检测在PROC描述实验室诊断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潜在分子缺陷的基因。
这项测试的基因目标是:
基因名称(转录本):PROC(GRCh37[hg19]NM_000312)
染色体位置:2q14.3
蛋白C缺乏症的临床检查包括蛋白C活性(CFX/蛋白C活性,血浆)的特殊凝血试验。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表明需要对蛋白质C缺乏症进行基因检测:
-蛋白C活性降低(低于正常水平的75%)
-已排除了蛋白C缺乏的获得性原因(如维生素K缺乏、口服香豆素化合物抗凝剂、肝病、血管内凝血和纤溶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ICF/DIC)
如果C蛋白活性低,则C蛋白抗原检测(PCAG / C蛋白抗原,血浆)有助于区分I型和II型缺陷。
蛋白质C是一种在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血浆糖蛋白。分泌后,蛋白质C主要以非活性形式在血液中循环直到在残基Arg211-Leu212处切割形成活化蛋白C。活化蛋白C及其辅因子蛋白S通过切割和灭活促凝因子VIIIa和Va起到有效抗凝剂的作用。蛋白C的缺乏导致通过灭活促凝因子来控制凝血的能力受损,因子Va和因子VIIIa,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虽然蛋白C缺乏的个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可能性是正常个体的7到10倍,但实际上有3%到9%的个体发生VTE,每年发生VTE的风险在0.4%到1.0%之间
先天性蛋白质C缺乏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缺陷的特征是蛋白质合成减少或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增加,导致血液中蛋白质C水平降低。I型缺乏约占所有先天性C蛋白缺乏病例的75%。II型缺乏症的特征是正常量产生的功能失调的C蛋白。在I型和II型表型之间似乎没有临床差异。C蛋白抗原检测(PCAG / C蛋白抗原,血浆)有助于区分I型和II型缺陷,以及在基因检测结果产生不确定意义(VUS)的情况下。
这个PROC致病基因的改变可导致先天性C蛋白缺乏。先天性蛋白C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外显率可变。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受到影响。据估计,每10万人中有200至400人缺乏蛋白质C。杂合子个体致病PROC这些改变增加了VTE和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坏死的风险。其他血栓性危险因素(如因子V Leiden)的共同遗传可加重该风险,导致临床意义上的疾病。基因中致病性改变的纯合性或复合杂合性PROC该基因与严重的蛋白C缺乏有关,在婴儿期表现为脑静脉血栓形成或新生儿暴发性瞳孔形成(即,广泛的皮肤出血和微血管血栓形成导致的组织死亡)。这些婴儿通常具有几乎无法检测到的蛋白C水平。严重蛋白C缺乏症患者的蛋白C水平非常低但可检测到,通常在儿童早期或成人期出现血栓栓塞疾病
遗传检测前应排除获得性(非遗传性)蛋白C缺乏的原因包括维生素K缺乏、香豆素化合物口服抗凝、肝病、血管内凝血和纤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ICF/DIC)。
将提供一份解释性报告。
将提供一份解释性报告。变异的评估和分类使用最新出版的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ACMG)的建议作为指导方针。变异是根据已知的、预测的或可能的致病性进行分类的,并以解释性注释详细说明其潜在的或已知的意义。
对于DNA诊断病例,可咨询梅奥诊所特殊凝血诊所、分子血液病理学实验室和血栓形成中心。这在复杂病例或诊断不典型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尤其有用。
临床:
有些个体可能有一种无法通过所执行的方法识别的突变。因此,没有突变并不排除C蛋白缺乏的可能性。本试验不区分生殖系和体细胞变异,特别是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明显低于50%。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其他实验室数据进行解释。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可能会导致对结果的误解。
如果有蛋白C缺乏的家族史,检测一级家族成员以帮助确定意义未知的变异的临床意义通常是有用的。
技术限制:
下一代测序(NGS)可能无法检测到所有类型的遗传变异。此外,可能存在罕见的多态性,可能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因此,检测结果应在活性和抗原测量、临床结果、家族史和其他实验室数据的背景下进行解释。如果结果与临床结果不一致,考虑其他方法来分析这些基因,如Sanger测序或大缺失/重复分析。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可能会导致对结果的误解。
如果发现多种变异,NGS就无法区分同一等位基因(顺式)和不同等位基因(反式)上的变异。这种局限性可能使诊断或分类复杂化,并对遗传和遗传咨询有影响。要解决这些病例,分子检测结果必须与临床病史、活性和抗原测量以及/或家族研究相关。
除非报道或预测会引起疾病,否则未报道内含子深部的改变或不会导致氨基酸取代的改变。这些和为该患者识别的常见多态性可根据要求提供。
变体的重新分类策略:
目前,实验室系统地审查检测和报告的可能致病变异或意义不确定的变异,还不是标准做法。实验室鼓励卫生保健提供者随时与实验室联系,以了解某一特定变体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Varga EA,Kujovich JL:遗传性血栓形成症的管理:遗传学专业人员指南。《临床基因》2012;81:7-17
2.Heleen van Ommem C,Middeldorp S:儿童血栓形成症:测试还是不测试。精液血栓血液病2011;37(7):794-801
3.Reitsma PH,Bernardi F,Doig RG等:蛋白质C缺乏症:突变数据库,1995年更新。代表ISTH科学和标准化委员会血浆凝固抑制剂小组委员会。血栓止血1995;73:876-879
4.Kottke Marchant K,Comp P:诊断蛋白C、血栓调节蛋白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异常的实验室问题。拱门病理实验室医学2002;126:1337-1348
5.蛋白质C缺乏的表型和遗传评估。Int J Lab Hematol 2012;34:336-346
6.等。遗传性血栓形成病检测的临床指南。Br J Haematol 2010